欢迎来到世界自然遗产网 石林旅游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南方喀斯特

加强保护:南方喀斯特申遗的目的

大会现场:通过审议基本没有悬念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共审议了40多个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来自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政府于去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名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系列提名”方式跨省市联合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尽管此次会议采取了封闭形式,但在6月27日讨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项目之前,已有消息称,通过的可能性达到75%。据在现场的人士介绍,有关接受“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的消息,在会议结束前1个多小时已经有所耳闻。
   中国代表团团长田小刚告诉记者,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项目的整个讨论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提出太多不同意见。表决大会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评价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方面的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代表了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因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荔波、石林、武隆所展示的喀斯特特征和景观都是全球的参照地。
   会后,世界遗产委员会主任班德林向中国代表团发来贺信,祝贺雄奇秀美的喀斯特成功地获得世界遗产称号。而在此之前,我国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已达到34项,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田小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申遗成功固然值得高兴和庆贺,但更多的是在庆祝之后,要切实按照世遗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规划等各方面,加强做好保护工作,使其真正成为世人尊重的遗产。
   田小刚认为,国家信义是这次申遗成功的关键,所有参与申遗过程的人对此深有感触。申报世界遗产不是一个地方或地区的事,而是国家行为。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政府所作出的“申遗不是目的,目的是加强保护”的承诺,相信中国政府是说话算数的,也相信中国政府保护自然遗产的决心。可以说,接受“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作为新的世界自然遗产,也反映了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对中国政府所寄予的厚望。
 

   云南石林:世界同类喀斯特的最好参照
   云南石林申遗成功,让云南人民欢欣鼓舞。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称:石林县的石林被誉为是最好的自然现象和世界上该类喀斯特的最好参照。
   云南石林喀斯特景观,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以及入内观赏的通达性,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令世人叹为观止,被人们冠予“天下第一奇观”、“地球自然迷宫”、“喀斯特地貌博物馆”、“大自然雕塑博物馆”等美誉。2004年石林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景区。
   石林以奇、幽、险、秀闻名于世:浩如林海的奇峰异石、钟乳密布的溶蚀洞府、玲珑秀丽的高原湖泊,还有高达90多米、宽30多米的断岩飞瀑……尤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千奇百怪的岩石造型组合,构景丰富、形态万千。奇石、秀水、溶洞、飞瀑,构成了一副千姿百态、神韵流动、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的喀斯特典型地貌精品。
   石林县县委书记柳文炜说:“申遗成功使石林成为了世界品牌,而我们肩上的担子也将更重,一定要将这笔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完好无损地交给子孙后代和世界人民。”他告诉记者,今后石林县每年将拨出1000万人民币用于生态保护,拨付1亿元人民币搬迁一级保护区内的村民。

   重庆天坑群:世界峡谷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重庆武隆的天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着实让重庆人又兴奋了一把。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武隆县,大类山、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和长江右岸支流乌江下游峡谷区,由于受碳酸盐岩与砂页岩不同岩性分布的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是深切型峡谷的杰出代表。
   武隆喀斯特由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天坑三部分组成,包括规模巨大的天生硚群、大型天坑群、喀斯特峡谷和沿河谷两侧的多级洞穴层等,是在长江三峡地区新近纪以来地壳大幅抬升的机制下发育形成的喀斯特系统,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美。国际知名喀斯特专家朱学稳教授曾评价它为“世界峡谷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另一英国专家称其为“研究长江三峡地质发展演化的一把钥匙”。
   2003年,武隆县正式启动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芙蓉洞被建设部确定进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名单”;2005年9月,建设部正式确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由重庆武隆喀斯特、贵州锥状喀斯特(峰林)、云南针状喀斯特(石林)组成。
   为了保护这一自然遗产,武隆专门成立了“申报中国喀斯特地貌自然遗产办公室”,对申报范围内的所有宾馆、饭店、观光索道等进行拆除;为保持治理的持久性,2006年还专门制订了《武隆喀斯特环境保护规划》,准备逐步将保护区内的土著居民迁出,恢复景区的自然面貌;此外,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对武隆喀斯特地貌进行价值研究,挖掘其学术价值与世界意义,以对之进行更好的价值定位。

   贵州荔波: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当城里的人们还在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争论不休的时候,贵州荔波县的茂兰地区,早已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至今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这片苍莽的原始森林里,居住着布依、水、瑶等少数民族,他们以山为邻、傍水而居。
   荔波喀斯特是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峰丛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包含了众多高耸的锥峰和深陷漏斗,以及陷落河流和悠长的河流洞穴,境内拥有集中连片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荔波的锥状喀斯特景观展示了峰丛景观与峰林景观的相互演化与递交,代表了大陆型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地质演化和生物生态过程,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条标准:即地球演变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和生物多样性,正因为此,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人们可能难以想象,20多年前,生长在这里的村民也是以砍柴、烧炭、狩猎为生,村寨里几乎家家都有猎枪,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破坏。1984年,茂兰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后,曾经靠山吃山的村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存方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绝不再去动山上的一草一木。正是村民们朴素的牺牲精神,才留住了这片绿地。
据了解,荔波此次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樟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大小七孔景区,总面积达73016公顷。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申遗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等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赴新西兰参加了大会。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Copyright(C)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